熱門關鍵詞: 安徽省著名商標申請 科技項目申報中心 企業研發中心申報 新產品鑒定中心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服務
2020年度安徽省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已結束,共收到有關單位和專家提名的自然科學獎項目119項,技術發明獎項目35項,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606項。
根據《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規定和提名通知有關要求,對形式審查合格予以受理的113項省自然科學獎項目、30項省技術發明獎項目以及522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在省科學技術廳網站(http://kjt.ah.gov.cn)和省科技獎勵管理系統首頁(http:// 61.190.35.98:800)同時公布。
形式審查不合格項目95項不予受理,其中省自然科學獎 6項,省技術發明獎5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84項。
自受理項目公布之日起7日內,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公布項目的創新性、先進性、實用性及提名材料真實性和項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持有異議的,應當以書面方式向我辦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為便于核實查證,確保客觀公正處理異議,提出異議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表明真實身份,并提供有效聯系方式。個人提出異議的,須寫明本人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聯系電話和詳細地址,并親筆簽名;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須寫明單位名稱、聯系人、聯系電話和詳細地址,由單位法定代表人簽字并加蓋本單位公章。
聯系方式:安徽省合肥市紫云路996號606室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請注明:異議材料)
<
2020年度安徽省科技獎受理項目清單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所有完成單位 | 完成人 | 提名單位/專家 | 獎種 |
1 | 混合價態氧化物材料介電性能的研究及應用 | 安徽大學 | 汪春昌、鄭君、黃守國、郭友敏 | 安徽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 | CeO2納米結構的形貌可控合成、室溫鐵磁性和光學性能 | 安徽大學 | 孟凡明、王雷妮、張成、鞏金峰、范拯華 | 安徽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3 | 含雜原子端基聚集誘導發光材料:發光調制和應用研究 | 安徽大學 | 周虹屏、余志鵬、汪聯可、鄭正、楊明娣 | 安徽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4 | 納米生物材料的設計合成、生物安全性及其應用研究與探索 | 安徽大學 | 畢紅、張曄、嚴滿清、宋夢夢、申雅靜 | 安徽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5 | 刺激響應型氰基苯乙烯類聚集誘導發光材料的結構、功能與應用 | 安徽大學 | 楊家祥、孔林、田玉鵬、黃建炎 | 安徽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6 | 幾類相依變量的極限定理及其應用 | 安徽大學 | 王學軍、汪世界、胡舒合 | 安徽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7 | 代數編碼中線性碼理論及其應用 | 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 | 施敏加、楊善林、朱士信、錢麗琴、張義平 | 安徽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8 | 復雜系統建模及進化優化方法 | 安徽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張興義、張海峰、田野 | 安徽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9 | 復雜工況下設備故障信號調控與融合診斷理論方法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 | 何清波、劉永斌、陸思良、劉方、丁曉喜 | 安徽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10 | 非線性隨機混雜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 安徽工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揚州大學 | 吳小太、唐漾、張文兵、吳艷蕾 | 安徽工程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11 | 瀝青路面微波熱再生理論 | 安徽工程大學 | 孫銅生 | 安徽工程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12 | 生物行為啟發的智能計算方法及應用 | 安徽工業大學 | 王兵、鄭嘯、吳宣夠、黃莉、申元霞 | 安徽工業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13 | 機械故障的多尺度非線性特征信息提取與診斷方法 | 安徽工業大學 | 鄭近德、潘海洋 | 安徽工業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14 | 基于譜圖理論的復雜網絡的拓撲指數研究 | 安徽建筑大學、安徽大學、東南大學 | 劉家保、潘向峰、曹進德、胡夫濤、潘東輝 | 安徽建筑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15 | 高瓦斯低透氣性煤巖體卸壓增透機理及強化抽采瓦斯方法 | 安徽建筑大學、合肥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盧平、肖峻峰、沈兆武、鄧中 | 安徽建筑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16 | 選擇性吸附微納結構材料的設計、作用機制及應用 | 安徽建筑大學 | 王獻彪、劉瑾、徐永飛 | 安徽建筑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17 | 參數優化智能集成的實現及其應用 | 安徽建筑大學、安徽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 陳莉、趙鳳、李姣姣 | 安徽建筑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18 | 皖北地區零能耗居住建筑優化設計研究 | 安徽科技學院 | 吳偉東、曹穩、張偉、周玉佳 | 安徽科技學院 | 自然科學獎 |
19 | 煤層底板采動差異效應與“三區”破壞特征及突水預測應用基礎研究 | 安徽理工大學 | 孫建、高召寧、王向前 | 安徽理工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0 | 幾個基礎數學問題的研究 | 安徽理工大學 | 周繼振、戴浩波、范自強 | 安徽理工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1 | 礦山井巷硬巖爆破模型試驗與振動效應 | 安徽理工大學 | 馬芹永、袁璞、張經雙、韓博 | 安徽理工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2 | 微博話題情感分析與推薦 | 安徽理工大學 | 張順香、韋忠亮、劉文娟、廖濤、朱廣麗 | 安徽理工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3 | 礦區土壤環境物質生物地球化學行為及其生態效應 | 安徽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 張世文、陳孝楊、崔紅標、黃元仿、鄭永紅 | 安徽理工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4 | 仿生關節軟骨材料的性能調控與應用基礎研究 | 安徽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 | 潘育松、熊黨生、潘成嶺、王靜 | 安徽理工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5 | 微細煤泥顆粒表面水化機理及界面水化破解調控機制研究 | 安徽理工大學 | 閔凡飛、陳軍、劉令云、彭陳亮、劉春福 | 安徽理工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6 | 高效碳基吸波材料設計及機理研究 | 安徽理工大學 | 邢宏龍、疏瑞文、高圣濤、吉小利、王磊 | 安徽理工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7 | 茶葉相關資源活性成分研究 | 安徽農業大學 | 鮑官虎、王威、凌鐵軍 | 安徽農業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8 | 豬著床前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 安徽農業大學、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曹祖兵、張運海、丁彪、李運生 | 安徽農業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29 | 高效環境修復多孔功能材料的精準構筑與性能調控 | 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大學 | 柯飛、姜霞 | 安徽農業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30 | 茶樹基因組解析和主要風味物質生物合成調控的分子機制 | 安徽農業大學 | 韋朝領、夏濤、魏書、楊華、蔣曉嵐 | 安徽農業大學 | 自然科學獎 |
咨詢熱線
400-050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