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安徽省著名商標申請 科技項目申報中心 企業研發中心申報 新產品鑒定中心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服務
各市、直管縣經濟和信息化委、委機關各處室局:
為切實加強制造強省建設資金項目管理,優化申報流程,規范項目評審,壓實主體責任,推進項目建設,強化監督檢查,構建防控風險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資金使用績效,確保資金安全,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精準制定政策。建立由企業、專家、市縣主管部門參與的政策制定和申報標準設置論證機制,必要時可引入獨立第三方開展論證,力爭做到政策制定和申報標準設置科學規范,既防止門檻過高,又堅決杜絕“量身定做”現象發生。對制定的政策和申報標準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同時,根據形勢變化和發展需要,做好政策儲備,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針對性。
二、規范項目申報。落實“互聯網+政務服務”要求,依托“企業云”平臺項目申報系統,將財政資金項目全部納入系統管理,實現項目網上管理覆蓋率100%??茖W設定系統賬號授權,分類授權至縣級主管部門,健全各級網上審核流程,實行全程“留痕”管理,長期保留系統所有操作行為和信息痕跡。
三、強化事前控制。加強過程監管,注重從源頭上提升項目申報質量。推薦項目前,必須開展項目現場核查,縣(市、區,含直管縣)現場核查必須達100%,市核查比例不得低于申報項目的50%;市、縣(市、區,含直管縣)現場核查情況要隨申報文件一并報送。項目評審前,由委重點項目督查辦、駐委紀檢組牽頭會同委有關處室局隨機抽取納入評審的項目開展現場核查,抽取比例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核查結果作為項目評審的重要依據。
四、隨機抽取專家。制定專家庫管理辦法,依托現有各類項目評審專家,擴充專家數量,提高入庫質量,建立全委統一、規模合理、分類科學、動態管理的評審專家庫。制定隨機抽取評審專家管理辦法,所有評審必須從專家庫隨機抽取專家;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自動抽取和通知專家,減少人為參與。實行委托第三方機構評審的,要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競爭性方式選擇承接評審主體。
五、嚴格評審程序。項目承辦處室局公正組織項目評審,規范評審程序,嚴格評審標準,進一步壓實評審組織者和評審專家的責任。
六、規范決策流程。建立健全議事決策機制,規范處務會集體討論、委黨組會(委主任辦公會)審議等工作流程,對政策制定、申報標準制定、項目評審、項目確定、資金安排等重大事項,都必須集體研究確定,所有會議都必須形成會議記錄,如實記錄議事決策全過程和與會人員意見,并形成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一并存檔備查。
七、強化績效評價。將資金績效評價范圍覆蓋到項目承擔單位、市(直管縣)經信委和項目承辦處室局,健全績效評價管理辦法,公正遴選專業機構開展第三方評價。切實加強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根據評價結果對項目承擔單位、市(直管縣)經信委、項目承辦處室局分別予以通報。
八、壓實責任主體。按照“誰申報項目誰負責,誰確定項目誰負責”的原則,項目申報單位、市(直管縣)、縣(市、區)主管部門對本單位出具的項目申報材料真實性負責;項目承辦處室局對項目評審、項目確定、項目質量、資金安排負責,杜絕“看似都負責、實則都無責”現象。
九、嚴格執紀問責。凡發現的問題項目,對涉及的項目承辦處室局和經辦人員,由駐委紀檢組、機關紀委根據職責分工進行問責,切實做到有錯必糾、有責必究;對涉及的市(直管縣)、縣(市、區)主管部門,根據情節和實際情況,予以通報批評,并適當壓減問題項目所在市縣的資金規模。
十、推進信用管理。制定制造強省建設資金項目信用管理和失信行為處理辦法,完善項目申報主體的信用信息庫,依法依規發布嚴重失信主體“黑名單”,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加大失信行為懲戒力度,針對項目承擔單位失信行為,采取收回財政資金、三年內禁止申報我委各類資金(項目)等相應的懲戒措施,涉嫌違法違規的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8年4月13日
咨詢熱線
400-050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