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安徽省著名商標申請 科技項目申報中心 企業研發中心申報 新產品鑒定中心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服務
安徽省綠色數據中心申報條件標準哪些?
1. 數據中心所有者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數據中心產權清晰,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近3年(含成立不足3年)無較大及以上安全、環保等事故,無司法、行政機關認定的其他嚴重違法失信行為;
2. 具有清晰、完整的物理邊界,擁有獨立的供配電和符合《綠色高效制冷行動方案》(發改環資〔2019〕1054號)要求的制冷系統,且截至申報日已全系統正式運行持續1年以上;
3. 建設和布局符合《關于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通〔2013〕13號)、《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發改高技〔2020〕1922號)、《關于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方案〉的通知》(發改高技〔2021〕709號)要求,且符合所在地建設規劃要求及所在地方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4. 未列入2020年工業節能監察數據中心能效專項監察整改名單。
注意事項:各數據中心對照《綠色數據中心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自評價,填寫自評價報告(格式詳見附件2)。達到綠色數據中心標準后,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評價機構開展現場評價,形成第三方評價報告。自評價和第三方評價完成后,按相關要求和程序向所在地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提交申報材料。
附件2綠色數據中心自評價報告 安徽省企業政策免費咨詢:198 5510 8681
一、推薦要求
申請單位(蓋章) |
: |
|
數據中心名稱 |
: |
|
地址及郵編 |
: |
|
法定代表人 |
: |
|
聯系人及手機 |
: |
|
電子郵箱 |
: |
|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制
20 年 月 日
填寫說明
一、申報企業應當準確、如實填報。
二、“單位名稱”應填寫全稱。
三、如所申報數據中心自身為獨立法人,應以該數據中心法人作為申報單位。
四、本申報書中有關項目頁面不夠時,可另加附頁。
五、自評價報告應按照規定格式填寫,并使用A4紙打印裝訂,紙質版一式三份、電子版一份(光盤或優盤)。電子版中應包含申請的DOC文檔格式、DOCX文檔格式或WPS文檔格式文件以及包含全套申報材料的PDF格式的電子掃描文件。
一、基本信息
(一)申報單位基本情況 |
|||
單位名稱 |
|
||
注冊地址 |
|
||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
|
單位性質 |
(根據營業執照填寫) |
聯系地址 |
|
聯系人 |
|
聯系電話 |
|
電子郵件 |
|
主營業務 |
|
||
近三年主營業務收入 |
|
近三年 凈利潤 |
|
已獲頒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情況 |
許可證類別 |
頒發機關 |
許可證號 |
|
|
|
|
|
|
|
|
單位簡介 |
(至少應包含:成立時間,是否上市企業,股權組成,在數據中心領域開展業務情況,人員規模,業務模式,已設立分支機構情況等,500字以內)
|
||
數據中心產權情況 |
(包含:申報單位與申報參評數據中心產權權屬關系,以及其資產權屬構成) |
||
承諾函 我單位鄭重承諾:本次申報所提交的相關數據和信息均真實、有效,愿接受并積極配合主管部門的監督抽查和核驗。如有違反,愿承擔由此產生的相應責任。
法定代表人簽字: (蓋章) 日期: |
(二)數據中心基本信息 |
||||||
數據中心名稱 |
|
地址 |
|
|||
備案管理機關 |
|
備案名稱及地址 |
|
|||
數據中心負責人 |
|
聯系人 |
|
|||
電子郵件 |
|
聯系電話 |
|
|||
總資產規模 |
|
|
|
|||
數據中心業務模式 |
□機柜租賃 □自用 □其它(請注明) |
|||||
所屬領域 |
□生產制造 □電信 □互聯網 □公共機構 □能源 □金融 □電子商務 □其他 |
|||||
數據業務類型 |
|
年數據處理規模 |
|
|||
對外網絡連接類型 |
|
對外網絡帶寬 |
|
|||
近三年主營業務收入 |
|
近三年凈利潤 |
|
|||
建筑形式 |
||||||
機房所在樓層 |
(如為多層機房,依次填寫) |
樓層總數 |
|
|||
數據中心等級 |
□A級 □B級 □C級(參考標準: ) |
|||||
設計單位 |
|
主要施工/建設單位 |
|
|||
數據中心 總設計面積 |
(包含機房和所有配套設施、運維人員辦公室等) |
機房面積 |
|
|||
設計電力總功率(kW) |
|
實際電力總功率 (kW) |
(年度平均) |
|||
設計電能利用效率 (PUE) |
|
上一年度實際電能利用效率(PUE) |
(年度平均) |
|||
設計可安裝機柜總數 |
|
實際安裝機柜數 |
(年度平均) |
|||
上電機柜總數 |
(年度平均) |
上電機柜設計功率分布情況 |
(年度平均) |
|||
上電機柜內信息設備上架率分布情況 |
(年度平均) |
上電機柜實際 年平均功率 |
(年度平均) |
|||
已安裝信息處理設備總數量 |
(年度平均) |
已安裝信息處理設備標稱功率總和 |
(年度平均) |
|||
水資源全年消耗量 |
|
可再生能源使用量 |
|
|||
數據中心平面簡圖 |
||||||
|
||||||
數據中心供配電系統組成拓撲簡圖 |
||||||
|
(三)電量計量 |
|||||||
計量點設置簡圖 |
|||||||
|
|
||||||
計量器具配備情況簡要說明 |
|||||||
|
|||||||
年用電總體情況 |
年度內總用電量( )度,其中空調、照明系統及其他系統(除IT設備外)年用電量 度,信息設備年用電量 度。 |
||||||
以月為單位依次寫明連續一年總用電情況,如:申報第一月為2019年7月則寫明“2019年7月,2019年8月...” |
時間 |
總用電量 |
信息設備用電量 |
時間 |
總用電量 |
信息設備用電量 |
|
年 月 |
度 |
度 |
年 月 |
度 |
度 |
||
年 月 |
度 |
度 |
年 月 |
度 |
度 |
||
年 月 |
度 |
度 |
年 月 |
度 |
度 |
||
年 月 |
度 |
度 |
年 月 |
度 |
度 |
||
年 月 |
度 |
度 |
年 月 |
度 |
度 |
||
年 月 |
度 |
度 |
年 月 |
度 |
度 |
(四)建筑結構(特殊情況請說明) |
|||||
結構形式 |
□鋼結構 □鋼混結構 □其它(請注明) |
||||
外墻形式 |
□水泥 □玻璃幕墻 □彩鋼板 □塑鋼板 □鋁塑板 □其他 |
||||
墻體保溫 |
□巖棉 □無保溫 □其它 (請注明) |
外窗 |
□有 □無 |
||
地板形式 |
□防靜電地板 □其他 (請注明) |
||||
地板保溫 |
□有 □無 |
地板高度 |
(單位:厘米) |
||
吊頂高度 |
(單位:米) |
樓層梁下凈高 |
(單位:米) |
||
綜合布線 |
□上走線 □下走線 |
電纜走線方式 |
□上走線 □下走線 |
||
其他補充說明: |
(五)IT系統基本情況 |
|||||
序號 |
設備類別(如計算類、存儲類等類別) |
標稱功率 |
能效情況 |
數量占比 |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 |
|
|
|
|
|
IT系統先進管理技術 |
□虛擬化技術 □云化IT資源 □高效計算系統 □高效存儲系統 □其他高效IT系統(請注明) |
||||
其他說明情況: |
(六)空調系統 |
||||
冷源方式 |
|
|||
室外機位置 |
|
數量 |
|
|
制冷總功率 |
|
冷源機組標稱能效 |
|
|
冷量傳輸方式 |
□風冷 □水冷 □其它 (請注明) |
|||
室內機形式 |
|
|||
室內送回風方式 |
|
機柜進風溫度 |
|
|
IT設備散熱方式 |
□風冷 □水冷 □其它 (請注明) |
|||
加濕方式 |
□空調加濕 □獨立加濕 |
|||
冷熱通道 |
□熱通道隔離 □冷通道隔離 □冷熱通道隔離 □無 |
|||
其它需要說明的情況(包括冷源、制冷機組、冷卻塔、水泵以及應用的制冷系統節能技術等) |
(七)供配電系統 |
||||
市電引入情況 |
□源自不同變電站 □源自同一變電站 市電一:來自 變電站,電壓等級 V。市電進線后端負荷為 臺容量為 KVA的變壓器和 臺容量為 KVA的變壓器,可供機房 %的負荷,實際供應機房 %的負荷; 市電二:來自 變電站,電壓等級 V。市電進線后端負荷為 臺容量為 KVA的變壓器和 臺容量為 KVA的變壓器,可供機房 %的負荷,實際供應機房 %的負荷。 |
|||
內部供電形式 |
|
|||
后備電源情況 |
□柴油發電機組,本機房共配置( )臺容量為( )KW的柴油發電機組。 □其它 (請注明) |
|||
UPS使用情況 |
用 備 |
UPS類型 |
|
|
梯級利用鋰離子 電池容量 |
|
電池總容量 |
|
|
其它需要說明的情況(包括市電引入、直流供電技術、應用的節能供電技術、錯峰用電、電池管理系統、新型的儲能技術等情況) |
(八)智能化系統 |
|||
是否具有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統 |
□是 □否 |
||
序號 |
已安裝智能化系統 |
實現功能 |
供應廠商 |
1 |
如:動環監控系統 |
如:動力環境監控功能、能耗監控功能 |
|
2 |
|
|
|
... |
|
|
|
其它需要說明的情況: |
(九)清潔能源利用系統 |
|
清潔能源利用形式 |
|
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 |
□風能 □太陽能 □其它____(請注明) |
清潔能源利用系統形式 |
|
清潔能源利用地點及效果 |
|
其它需要說明的情況: |
(十)設備設施管理 |
|
水處理設施 |
□循環水回收利用設施 □污水凈化處理設施等設施 □其它 (請注明) |
水資源再利用情況 |
(根據實際情況具體描述,如回收再利用率、污水凈化率等) |
用水器具情況 |
|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設備產生種類 |
□空調設備 □其它________(請注明) |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設備回收處理情況 |
(根據實際情況具體描述,如回收處理率、綜合再利用率等) |
廢棄油液種類 |
|
廢棄油液處理情況 |
(根據實際情況具體描述,如回收處理率、綜合再利用率等) |
制冷劑種類 |
□氯氟烴(CFC) □氫氯氟烴(HCFC) □氫氟烴(HFC) □其它________(請注明) |
制冷劑處理情況 |
(根據實際情況具體描述,如回收處理率、綜合再利用率等) |
其他廢棄物種類 |
|
其他廢棄物處理情況 |
(根據實際情況具體描述,如回收處理率、綜合再利用率等) |
(十一)開展的節能診斷、第三方認證、第三方評測等情況 |
(認證/評測的類別、時間,以及認證/評測機構)
|
二、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相關情況
(一)數據中心基本情況
概述企業的基本信息、發展現狀和經營現狀以及在綠色發展方面開展的重點工作及取得的成績等(1000字以內)。
(二)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情況
包括能源資源使用情況、綠色設計及綠色采購、能源資源使用管理、設備綠色管理和加分項等5個方面;具體按照數據中心自評表指標要求進行說明。
三、綠色數據中心自評表
依據數據中心情況,進行自評價工作并填寫附表。
四、附件清單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一)營業執照復印件(必要);
(二)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復印件(如有);
(三)相關主管部門允許數據中心開展建設的批復(必要);
(四)申報數據中心財產權屬相關證明(必要);
(五)能源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如有);
(六)申報數據中心已獲得的地方、行業節能環保相關獎勵證書(如有)。
附表
綠色數據中心自評表 |
||||
序號 |
指標 |
權重分值 |
所得分值 |
對所得分值的詳細說明 |
一、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情況 |
|
|
||
1 |
電能利用效率(PUE) |
60 |
|
|
2 |
設計指標達標情況 |
3 |
|
|
3 |
IT設備負荷使用情況 |
3 |
|
|
4 |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 |
2 |
|
|
5 |
水資源利用效率 |
2 |
|
|
二、綠色設計及綠色采購 |
|
|
||
6 |
綠色先進適用技術產品應用 |
7 |
|
|
7 |
清潔能源利用系統 |
5 |
|
|
8 |
綠色采購 |
2 |
|
|
三、能源資源綠色管理 |
|
|
||
9 |
能源使用管控 |
4 |
|
|
10 |
水資源使用管控 |
2 |
|
|
11 |
節能診斷服務 |
2 |
|
|
12 |
第三方評測 |
2 |
|
|
四、設備綠色管理 |
|
|
||
13 |
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 |
2 |
|
|
14 |
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處理 |
|
|
|
15 |
廢棄物處理 |
2 |
|
|
五、加分項 |
|
|
||
16 |
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綠色電力證書消費、余熱回收、電池梯級利用等綜合能源利用 |
|
|
|
17 |
標準等綠色公共服務 |
2 |
|
|
咨詢熱線
400-0507-580